【学员手记】人生最后的圣殿
人生最后的“圣殿”
传统文化班 汀汀
不知不觉,我已是“50后”了。向上级机关申请提前退休,该做点什么呢?
旅游、看书、摄影、画画……这些都是我的爱好,2019年我担任渝中区人民法院的人民陪审员,并参加了三峡博物馆的志愿者工作,但还是有大把的时间,特别是疫情发生,旅游暂停,时间空出来了,想学点什么。
闺蜜周琳劝我,读老年大学吧?
我很矛盾,难道我真的老了?要读“老年大学”?
想来想去,还是说服自己:试一试吧?兴许能适应呢?
于是,我在闺蜜的引领下,跨进了山城老年大学的门,进了国画班的教室。乍一看,哇,一屋的白发,甚或是银发。恍惚间眼前浮现起儿时的小学教室,满屋的青葱儿童,那一双双大眼睛扑闪着,充满了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和憧憬。
这教室里的老学生,其实就是当年的小学生。这一代的人,基本有着相似的命运:上山下乡,改制下岗,下海创业.......操劳半生,突然闲下来,犹如滴滴哒哒的钟摆忽然停摆,感觉浑身地不自在。
人生哪能缺少“节奏”?还是跟上昔日的节奏,回到曾经的学堂去“补课”吧,尽管这些知识对现在的自己没有多少用处, 但人生贵在过程,不问结果。
我抱着这样的念想,在山城老年大学相继报名学习古琴、英语、油画、水粉画、传统文化等课程,也开始慢慢地融入到这支“银发学生”队伍当中。在山城老年大学,每个学员都会有所收获,学习书法绘画可以陶冶情操,学习英语可以在疫情后国门打开之时助我们环游世界,学习太极则可延年益寿......
其实,除了“补课”,山城老年大学还有不少的隐性功能,它仿佛是一个新的人生的开始,又仿佛是人生一个新的“驿站”,更或许是一个通向极致的精神“圣殿”。
除学习知识外,山城老年大学还是中老年人的精神家园,譬如,曾有一位学员,老伴不幸离世,她整日沉湎于悲痛之中无法自拔。在朋友的劝说下,她来到了山城老年大学,三年的学习竟让她白发转“青”。她学会了摄影,从此痴迷于摄山摄水摄人,捕捉一切美好的瞬间。由此大彻大悟她发现原来世界这么大这么精彩,于是抛弃“小我”,热爱“大我”,她的人生又寻找到新的座标。
山城老年大学的班主任大多是年轻人,他们尽职尽责,乐于奉献。他们想学生之所想,亦师亦友。在山城老年大学学习期间,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传统文化班的老师杨玉红。她带我们游历重庆的历史遗迹,把看似深奥的古陶瓷、文物、历史、书画鉴赏和古诗词等传统文化知识润物细无声地传授给我们。杨老师不仅学识渊博、谈吐优雅,还是个不折不扣的运动达人,游泳、拳击、瑜伽她无一不热爱。她对生活的热爱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我也要像她一样让生命充满精彩,尽情绽放。
我反复思索:山城老年大学为什么这样神奇?竟达到了一座难求的程度?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步入中老年,也退出了世间的竞争场、名利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才有机会和时间“回炉再造”,才有可能登高望远。
我忽然顿悟:它不是人生的最后“圣殿”么?
“圣殿”者,敬奉上帝的崇拜场所。我认为,山城老年大学不仅是老年人交流思想、学习知识、怡情养性、强身健体的地方,也是老年人精神寄托、人品涵养、信仰守护、最后炼成无我忘我的最后“圣殿”。
在这个“圣殿”里浸润、沐浴了的老年朋友们,像一位位跋涉了千万里、历经坎坷磨难的“朝圣者”,到达“圣殿”后,虽银发满满,但也信心满满。那是因为,他们经过“教化”,胸怀大师经伦和富有的文化财富,洞悉了人间沧桑,习惯了生死轮回,眺望了极乐世界,不再孤独、不再牵念,镀着太阳的一身金辉,在浩阔的宇宙中,义无反顾走向另一个世界。
那里,他(她)们又变成了一个“小学生”,规规矩矩读书,正正经经做“人”,如真如幻做“梦”,享受着没有人间烦扰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