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伟业正风华】中国共产党 我想对你说……
中国共产党 我想对你说……
林忠碧
我是在渝中区长江边出生,成长的。这里有我幸福的童年,快乐的少年时代。我经历也见证了这里的发展变化。在喜迎二十大之际,我想对党说说心里话。
一
看到石板坡马路上川流不息的大车、小车、公交车就想到我父亲说的话:石板坡到城里有汽车就好了。那时,我们把到解放碑叫进城。当时,只有菜元坝到朝天门的公交车。我家住在城外的川道拐后街,与正街成T型。正街是大方青石板铺成的路。听说是以前到成都的大路。它面临长江珊瑚坝。后街则靠石板坡山脚。要到石板坡马路上,出门就是弯弯拐拐一大坡梯坎。到了石板坡马路,经过南纪门,中兴路,较场囗才到解放碑。住家的地方虽显偏僻,但学校,菜店,油腊铺,茶馆,小饭店一应俱全,生活也方便。河边、珊瑚坝、街道的小巷为我们小时候生活带来不少乐趣。但是到解放碑就像出远门一样,要仔细计划。那年,我婆婆从内江来重庆耍,想去城里看热闹,一个上了年纪又是小脚的老人是多么不方便。所以,我父亲才发出了那样的感叹。随着1981年石板坡长江大桥通车,石板坡到到解放碑就有公交车了。大大方便了川道拐,一字街居住的人们进城游览,办事。现在,川道拐的地名因城市建设己不存在。石板坡成了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不久,南纪门轨道交通10号线的建成,会为石板坡带来更大变化。因为石板坡半山腰有一历史的痕迹一一栈道,现在叫山城步道。一定会吸引更多的人去体验,那里将成为新的观景平台。
二
轮渡,曾经是重庆城维系南北的交通工具。.朝天门到弹子石的轮渡是我最深的印象。那时,我父亲在弹子石大佛寺一企业上班。坐轮渡是他每周回家,返厂的必经之路。轮渡过河要靠天公作美。涨水时节常封渡,那是为了安全。弹子石到朝天门是斜度,两江汇合后水流湍急,船不易靠岸。遇到早上起雾也封渡等大雾散去才开船。所以,父亲常常是周六晚上回家,星期天晚饭前返厂。弹子石到到大佛寺还有很长的路晚上天黑不方便。偶尔周一早上返厂5点钟必须出门走路到朝天门码头才能赶上第一班轮渡。如果坐公交车就迟了。回想起来,父亲为全家生计操劳是非常辛苦的。
现在,轮渡由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变成了人们游览两江四岸城市风景的活动平台。站在岸上看江中的轮渡船也成了一道风景。真是,多桥架南北,任君自由行。
重庆是山城,能给人们带来立体城市的美感,但出行却有诸多不便。这些年来的变化,公交出行已不是人们唯一选择,多线路的轨道交通把人们带向四面八方。
三
火锅,己经成为重庆美食的一张名片。但它总让我想起川道拐火涡。五十年代我家不远有家火锅店。那时的火锅菜肴简单,几乎全是牛身上的东西,毛肚,牛肉,牛肝等。囗味也单一,牛油麻辣,麻油碟。可吃火锅方式特别。在一张八仙方桌上摆一个烧着杠炭的小炉子,再放上铁锅。显然,人就必须站着才够得到。于是长条型的板凳四条腿分别钉上一节木条加高凳子。人住上去基本与桌面齐平,才能开始烫菜吃。现在看来,虽然饱了口福但好辛苦。不过,那时的火锅散发出的是多种佐料熬制出的混合,醇厚的香味。没有燥辣的感觉,也很环保。
随着生活条件改善,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需求也多样化了。改革开放让人们的交流广泛,视野开阔,饮食文化随之发生了变化。火锅从单一口味演变出了多种口味,菜肴的品种也丰富了许多。吃火锅的地方有装修豪华的厅堂,正常桌、凳,也有街边小店。滿足了人们多层次的需求。吃火锅不仅是饱口福,品味生活,还成了大家社交活动的有趣方式。
一滴水能反映太阳的光辉。人们生活中的细微变化,都折射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极大进步。感谢您,伟大的党,让我们满怀期待,继续前行,以饱满的精神,迎接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