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大学中国写意画教学策略探究

  来源:老年大学  责任编辑:老年大学

 

 

摘要:老年群体受教育的问题已然成为目前社会的热点话题,为创建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不断地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老年大学以艺术教育为核心,不断地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不断地充实其精神世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先说明老年大学中国写意画教学的重要意义,再对老年大学中国写意画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老年大学;中国写意画;教学

引言:面对逐渐扩大的老年群体,怎样改善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实现他们的继续社会化,受社会的共同关注。正因如此,老年大学成为老年人学习的重要平台。目前我国提倡文化自信,倡导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中国画就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画的教学有利于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让老年学员通过独特的民族绘画形式,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与此同时让他们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一、老年大学中国画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帮助老年人实现个人价值

老年大学中国画教学的价值是多维度的,能够帮助老年学员实现个人的追求。我国大多数老年学员在退休之后都会陷入迷茫期,没有办法定位自身价值,从而失去个人的追求。这是因为老年人的内心生活比较空虚所致,然而老年大学开展中国画教学活动,能够以艺术教育作为切入点,不断地熏陶以及感染老年人的精神,中国画教学可以释放出健康积极的能量,有效安抚老年人的负面情绪,充盈其内心。

   (二)帮助老年人继续发挥社会价值

   老年人的社会价值指的是其在实际生活以及社会生产过程中个人所发挥出的特殊作用以及意义,以及社会需求的满足。在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时期,社会生产力的载体之一就是老年人长期以来的生活经验,所以,他们在此阶段通常备受尊崇。在社会主义时期,随着我国科技不断地发展与进步,尽管青年人以及老年人所创造的社会生产力存在明显的差距,然而,从本质上来看,差距关键只是体力劳动的因素,老年人所累积的生产经验和往日所具备操作先进技术的能力,在当下仍然具有经济价值,体现出他们的社会价值。重庆市渝中区老年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乐龄工程,就是要重视老年人社会参与,搭建老有所为平台,彰显老年教育的自主自治的特色。比如,老年人根据自身所长,在老年大学中从事教育工作,其经济价值除了体现在劳动力的方面之外,还能够在社会中获得认同,即社会价值的承认。

   除此之外,老年人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精神的方面。现辈老年人大部分都看到了国家从百废待兴到现阶段繁荣昌盛的艰难历程,他们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有着非常高的牺牲精神以及奉献精神,并且个人的信念感也比较强,道德素养也比较成熟。在老年大学中,老年学员之间能够互相形成一种道德氛围感,这就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维护力量,特别是在中国画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此门课程的学习,有利于他们在其他社会群体中渲染、传播自身的精神力量和道德风尚。

   二、老年大学中国写意画教学策略

   (一)让老年学员感受中国写意画创作的精神

   中国写意绘画的特点是不拘于形式的表达,注重内在的心性展现,即在艺术表现上没有严格的法度限制。反过来看,写意画是最接近中国艺术精神性表达的绘画,然而这种绘画作品难以被普通的民众所接受,但是文人画家能够使中国写意画延续下来,。就在于中国绘画的演变,可以说是一部情感的发展史。它展现了文人画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融入自然生命与自我精神为一体的情感抒发和思想表达,使得感情自然抒发与流露。尤其,所以中国写意画是每一位文人画家自我情感、成长经历、社会背景、笔墨素养高度融合的结晶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国写意画的过程中,需要让老年学员充分地感受到文人画家创作的精神,让他们知道每一位文人画家在创作过程中,都是通过体会、凝练、表现不可能脱离自己的社会生活环境而对自然景物进行创作。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心境,处在不同的时空环境,便必定产生不相同的画境。通过让老年学员感受徐渭、朱耷等文人画家中国画创作的精神,教师让他们也能够将丰富多彩的情感注入中国画的创作中,为自己的创作作品增添一丝丝情意。

   (二)让老年学员运用中国写意画描绘果蔬

   相比传统的授课方式,写意画课堂的教学方式可以一改过去沉闷的气氛,老年学员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让老年学员运用写意绘画描绘果蔬,在一定程度上挖掘出写意画背后包含的文化内涵,对简单果蔬的描绘充满兴趣。他们利用写中国写意画的方式来描绘常见的果蔬,画面的色彩会变得更加的丰富,有的作品更是出现了趣味性生活场景。可见除受教师教学方式影响外,环境氛围等条件都他们对中国画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主要通过蔬果的描绘,以及对生活联系,激发老年学员中国画创作的热情,培养他们对日常生活的热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让他们按照构图需要对熟知的蔬果进行适当的组合,使画面充满生活趣味。在课堂中备好宣纸、毛笔、水、国画颜料、废报纸等材料。教师需要先传授他们中国基础的用笔用墨方式,然后选择蔬果,教师展台作画,边示范边讲解,分别用勾线填色、墨色直接渲染或勾形渲染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呈现,并在示范的过程中介绍何为中、侧锋顺峰用笔,给不同类型的老年学员在绘画表现方式上提供多种参考选择。最后,教师还需要展示画家的相关中国画作品,联系上边所学,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从画面布局、用色等方面讨论分析画家创作特点,体味画家的人文性情。这样一来,引导他们练习分析的能力,加深对文人性情的了解。

   (三)让老年学员运用中国写意画画竹

   根据老年学员的特点,教师在开展中国画教学过程中,需要从画竹作为切入点,老年学员对竹子自然的形态比较熟悉。此外,教师教学过程中,对以竹为内容所展开的画面组合构成进行讲解时,大多数老年学员都非常容易接受以及理解。在画竹初期的阶段,教师需要从一枝一叶开始画起,慢慢地过渡到一组叶、两组叶、三组叶等,有规律地从少到多、从简到繁的竹叶组合进行训练。老年学员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他们就会慢慢地掌握竹叶组合的规律。基于此,教师还要让他们练习比较复杂的竹叶组合。值得注意的是:在起步的阶段应该尽可能地简单,慢慢地增加一些难度。与此同时,在开展中国画教学过程中,应该就绘画步骤向老年学员讲解得尽量细一些,跨度不能够太大。经过这两个阶段,之后需要让他们进行简单构图训练,其中还包括落款、盖章。

   结论:综上所述,在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大背景下,需要真正地了解老年人、关爱老年人,需要以老年大学作为载体,通过中国写意画等相关艺术教育,充分地展现出老年人的社会价值以及个人价值,不断地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以及日常生活,以此来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教育目标,促进我国创建学习型的社会。

   赵嫣嫣

 

,